三大运营商 2020 年度业绩公布,中国移动毫无悬念地以 7681 亿的业务收入和 1424 亿的税前利润碾压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后两者各自的业务收入不及中国移动的一半,而税前利润更是不足中国移动的二成。通信技术已历经 3G、4G 和 5G 的迭代,而通信市场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竞争格局却未见丝毫的松动。
为了撼动中国移动的独霸地位,不可否认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近几年也一直在努力,包括中国联通进行了混改、和中国电信实现了 5G 网络的共建共享,甚至还要把共建共享扩展到 4G 网络,就差再往前迈一步两家公司完全合并来抗衡中国移动了。
运营商合并重组的课题太大,牵扯面太广,远不是一篇文章能讲得清楚的,但从财务分析的角度把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业绩数据加总起来对标中国移动,倒是能帮助我们对于双方的实力对比和差距所在看得更清楚。
首先,看业务收入。
从业务收入总量上来看,中国移动 2020 年业务营收虽然高达 7681 亿,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下文简称“电联”)的营收总和也有 6974 亿,双方差距在 10% 左右,如果电联联手,看上去还是存在和中国移动一争高下的机会。
具体到业务收入结构来看,三大运营商的业务收入按增值税率的不同可以分为通信服务收入和通信产品销售收入两大块,来自通信服务的业务收入在三大运营商 2020 年的整体营收占比均超过九成以上,是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中国移动的通信服务收入为 6957 亿,电联加总是 6496 亿,两者相比仅差了 460 亿,看起来差距并不大;但细分到移动业务收入,中国移动的绝对优势则非常明显,其 5377 亿的收入是电联(3384 亿)的 1.6 倍,这主要由双方的移动用户总数差距造成:截止到 2020 年底,中国移动坐拥 9.42 亿移动用户,是电联移动用户总数(6.57 亿)的 1.4 倍;1.4 倍的用户数带来 1.6 倍的收入,也说明中国移动的用户质量优于电联,中国移动的移动用户 ARPU 是 47 元,而电联分别是 44 元和 42 元。
通信市场上,得移动者得天下,所以已经在 4G 市场难以翻身的电联不惜一切手段在 5G 启动的阶段就要紧紧咬住中国移动,截至 2020 年底中国移动开通了 39 万个 5G 基站,电联也通过共建共享开通了 38 万个 5G 基站;在 5G 资费上各方也呼吁不打价格战形成了大体相同的套餐设置。从当前的 5G 用户发展状况来看,电联的努力颇具成效,两家的 5G 套餐用户加总为 1.88 亿,超过了中国移动的 1.73 亿,算是取得了暂时的领先地位。
但随着中国移动与中国广电达成合作协议,将在 2021 年启动 700M 建网规划,并设定了两年建设 40 万个 5G 基站的目标,由此电联共享的 5G 网络规模及频段成熟优势必然受到严重威胁,所以这也是电联高调呼吁应将 700M 网络由四家共享的重要原因。700M 低频网络的广覆盖和低成本优势将大幅提升中国移动的 5G 网络覆盖范围和速度,如果电联应对不力,恐怕在 5G 时代联手撼动中国移动独霸地位的梦想又要落空了。
移动服务收入之外的固网服务及其他收入,是电联的传统优势,其加总的收入规模达到 3113 亿,是中国移动 1580 亿的近 2 倍。分开来看,中国电信还是当之无愧的固网老大,1921 亿的收入规模,比中国移动多 341 亿,比中国联通多 730 亿。
固网服务收入还可以细分为来自宽带接入、智慧家庭、网络专线等传统固网业务的收入,和来自云计算、IDC、物联网等新型产业 DICT 的收入。从下表可以看出,在传统固网业务上,中国移动作为后起之秀在近几年奋起直追已经实现了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超越;但在 DICT 业务,特别是 IDC 和云计算上,中国电信还是以 42 万台的 IDC 机架规模和 138 亿的云业务收入规模牢牢地守住了中国公有云市场份额运营商第一的江湖地位。
除了提供上述的通信服务之外,三大运营商也通过自己的渠道销售手机、网关等终端类产品。
2020 年中国移动的产品销售收入 724 亿,比电联的 478 亿多了 246 亿;但对应这部分销售收入的产品成本,中国移动是 731 亿,电联是 423 亿,可以看出中国移动是补贴了 7 亿人民币在终端等产品上,电联虽然从终端等产品销售上盈利了 55 亿,但基本都是微利,这主要是因为三大运营商的通信产品销售多以捆绑套餐等促销方式为主,目的是为了吸引或留存客户而不以产品自身盈利为目标。产品销售收入在三大运营商的整体营收中占比均低于 10%,属于附带性的边缘业务。
其次,看营运支出。
良好的成本管控是提高盈利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三大运营商在 2020 年的业绩发布中都重点强调的。
加总起来看,电联 2020 年的营运支出总额为 6756 亿,与中国移动的 6553 亿不相上下;考虑到上文所说的产品销售收入对于三家运营商而言基本是微利或负利,对整体盈利水平影响不大,所以统一扣除这部分产品销售(采购)成本后再看,电联的营运支出总额为 6153 亿,而中国移动则只有 5822 亿;如上文所上述电联在通信服务业务收入上比中国移动少了 460 亿,但在营运成本上却比移动高出了 331 亿,这明显可以看出电联的成本管控要远远差于中国移动。
逐项对比双方的各项成本,可以看到除了网络运维成本因为中国移动的网络规模更大而支出比电联高出 194 亿外,其他支出均是电联高于中国移动。
特别是销售费用的差距最为显著,电联总和 759 亿,比中国移动的 499 亿高出了 260 亿;其中中国电信的销售费用为 454 亿,与中国移动的 499 亿大体相当,但中国移动的业务收入却是中国电信的 1.95 倍,可见中国移动营销投入效率之高。换个角度看,中国移动投入的每 1 元销售费用带来了 15 元的业务收入,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仅能带来 10 元和 9 元的业务收入,所以如何推进营销转型、强化线上集中运营从而降低获客和留客成本,电联需要向中国移动学习取经。
雇员薪酬、福利等人工成本,电联比中国移动高出 153 亿。三大运营商 2019 年年报披露上市公司的在职员工人数分别为中国移动 45.6 万,中国电信 28.1 万,中国联通 24.4 万;电联比中国移动多出 6.9 万名员工。平均折算其薪酬福利,中国电信人均 23.47 万元,略高于中国移动的 23.33 万元和中国联通的 22.86 万元。按照人均创收水平折算员工的劳动生产率,中国联通仅为 125 万元,中国电信是 140 万元,中国移动无疑最高,为 168 万元。
最后,看税前利润。
营运收入减去营运支出可得出营运利润,反映的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创造的盈利。
电联总和 6974 亿的收入减去 6576 亿的支出,录得的营运利润为 398 亿;中国移动 7680 亿的收入减去 6553 亿的支出,录得 1127 亿的营运利润,从绝对值上看是电联的 2.8 倍;从营运利润率上看,中国移动是 15%,而电联仅为 6%,特别是中国联通的营运利润率只有 4%,所以如果电联能通过合并,在保持业务收入不变的同时大幅削减重合成本,则不失为提升公司营运利润水平的捷径。
营运利润加上营业外收支即可得出企业的税前利润。营业外收支主要包括企业的财务费用、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及其他利得等,反映的是企业的“财技”,从如下分项列表来看中国移动的“财技”最强,而中国电信的“财技”最差。
中国移动财力强大,其 2020 年的自由现金流高达 1271 亿,充沛的现金流为中国移动贡献了 143 亿的利息收入,同时其在中国铁塔、浦发银行和科大讯飞等联营公司以及中移创新产业基金等合营公司的对外投资也在 2020 年增加了 127 亿的股权投资收益,加上金融资产的股利收入等 56 亿的其他利得,最终实现 296 亿的营业外收入。
中国联通则是借助 2017 年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一举增发 750 亿人民币,大大改善了其负债水平和资金状况,其 2020 年的自由现金流为 379 亿,14 亿的利息收入和 17 亿的财务费用相抵产生了 - 4 亿人民币的财务收支净额,但其在中国铁塔和招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 24 亿投资收益和 29 亿的金融资产收益,最终实现了 49 亿的营业外收入。
反观中国电信,在投融资上相对保守,虽然 2020 年实现了 475 亿人民币的自由现金流,但全年的利息收入仅为 6 亿,反而利息支出和汇兑损失等财务费用高达 36 亿,使得财务收支金额为 - 30 亿人民币;再加上其对外的股权或金融投资仅有在中国铁塔和上海信投的 18 亿联营收益,竟导致其营业外收入出现了 13 亿人民币的负值。
汇总三家运营商的运营利润与营业外收支,电联的税前利润总和为 434 亿,而中国移动则因为强大的“财技”实现 1424 亿人民币的税前利润,将其与电联盈利差距从运营利润的 2.8 倍扩大到税前利润的 3.3 倍,税前利润率也高达 19%。
结语
对于电联而言,要想在运营收入和盈利能力上超越中国移动,从上述财报分析来看仅仅靠合并重组很难达成目标;而要在与中国移动的市场竞争中保有抗衡的实力,除了在 5G 网络建设上通过共建共享跟紧中国移动的节奏之外,更需在销售费用、人工成本等营运支出中加强管控,同时对于中国电信而言也要在投融资上打破现有的保守局面,进一步提升“财技”。
在本次业绩发布会上,中国电信发布了在上海主板市场发行 A 股的融资计划,应该也是看到中国联通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获得融资壮大公司财务实力的效果而迈出的追随步伐,且先预祝中国电信融资成功吧!